首页       金检动态       机构设置       人员信息       检务指南       检察活动       统计总结       法律法规
 
 
领导班子
官方微博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今日头条客户端
今日头条客户端
微影作品 更多>>
【“三创”集锦】1条视频被检察日报正义网采用!
【“三创”集锦】1条...
当前位置:首页>>理论探讨
检察前沿科技:开启公益诉讼办案新模式
时间:2021-02-08  作者:  新闻来源:最高人民检察院官网  【字号: | |

  编者按 公益诉讼检察办案,有时候需要面对高大围墙森严的工厂、难以跨越的河沟、恶劣的天气甚至安全风险等,传统办案方式面临严峻挑战,目不能及、足不能涉的取证场景都会导致采集的证据信息不够全面、真实,科技前沿技术在检察办案中具有更广阔的应用空间。本期“智慧检务”精选三项公益诉讼前沿技术,让我们一起感受它们的独特优势吧! 

  多旋翼无人机单镜头倾斜摄影技术取证——  

  多角度拍摄 可视化呈现 

  冯锐

  近年来,多旋翼无人机航拍取证逐步走上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办案调查取证的舞台,其可以在复杂环境中利用高清晰、多视角的形式,更为全面、快速地将现场环境通过影像方式固定。在无人机航拍取证基础上衍生的倾斜摄影三维影像建模技术,能够即时复刻三维现场环境,在涉环境破坏类公益诉讼案件中将检察官的视野从平面图像提升到立体空间。笔者对多旋翼无人机单镜头倾斜摄影三维影像建模技术在公益诉讼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以体现该技术的应用优势。

  【技术特点】 

  三维建模技术概况。传统的三维建模技术是通过专业的三维建模软件对实物建模,其能够直观立体地反映物体特征,具有效果好、精度高等特点,但是也存在复杂纹理难还原、耗时长、效率低等缺点。随着科学技术的逐步发展,出现了诸如激光、深度相机、光场、摄影等类型的三维扫描建模方案。整体来说,以上四类三维扫描建模方案克服了传统建模的大部分缺点,均能够准确、快速、高效地对需建模物体进行信息采集,并利用配套软件进行三维建模。其中,摄影采集是通过拍摄物体的多个角度的可见光图像,利用算法将图片进行拼接。相较于前三类采集手段,摄影采集硬件要求低,采集方法简单易行,后期处理效率高,是一种性价比非常高的方案。

  倾斜摄影技术建模的可行性。倾斜摄影技术是国际测绘领域近些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对地观测技术。该技术目前已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广泛应用于应急指挥、国土安全等行业。2010年左右,我国研制的SWDC-5倾斜摄影系统成功完成了平顶山试验,是国内倾斜相机的一大突破。其数据获取部分一般由四个倾斜摄影相机和一个垂直摄影相机构成,与GPS接收机、高精度IMU(惯性测量单位,用来检测和测量加速度与旋转运动的传感器)进行高度集成。摄影相机用来提供影像信息,而GPS、IMU则分别提供位置和状态信息。在后续的数据处理过程中,一般通过在系统中集成定位、定姿设备或进行空中三角测量处理为拍摄的每张影像提供位置姿态信息。通俗来说,即通过至少四个不同位置、不同角度的摄影图像进行融合,从而建立三维的可视化模型。

  多旋翼无人机单镜头倾斜摄影的优势。在倾斜摄影的基础上,利用多旋翼无人机单镜头设备具有以下几个优势:一是可实现多角度多机位拍摄,充分展现现场各个方位的情况;二是单镜头相机对比多镜头相机,成本低、体积小、重量轻,拍摄设备更便携、更轻便,适宜小载荷无人机搭载;三是常见多旋翼无人机已经能够实现通过无线传输系统在地面端进行实时查看,便于取证人员现场确认拍摄效果。

  【使用要点】 

  现场信息的采集要求。(1)飞行资质和驾驶员资质。飞行器必须按照规定进行登记,驾驶员应取得相应型号飞行器的驾驶资质,在飞行前应根据相关要求,取得对应飞行空域的飞行许可。(2)摄影图像采集标准。应参照GAT582-2005、GAT117-2005和《道路交通事故现场无人机勘测技术规范》中关于平面摄影相关规定,进行多点位、多角度拍摄。(3)航迹的选择。根据《低空数字航空摄影规范CH/Z3005-2010》的一般规定,结合目前常用摄影三维建模软件对图片的基本要求,可以在采集初期明确数据采集的基本要求:即在常规摄影要求的基础上,增加航向重叠度和旁像重叠度两个重要指标,用以保证后期图像拼接效果。

  采集数据的处理和保存。在采集至少四个角度倾斜影像后,将所有的影像序列导入到一个统一的三维建模软件中进行合成。在三维建模软件进行合成并检查合成质量后,即可对生成的图像进行导出保存。原始图像信息应一并保存,以实现拼合步骤的可重复性。

  关于三维模型的使用。(1)重点空间的展示。根据生成的三维数据模型,可以通过远近变换、切换角度等方式,数字化展示现场状况,既能用于检察官熟悉现场详情,也能用于出庭示证。(2)现场环境的测量。根据生成的三维数据模型,通过计算机辅助计算,可以有针对性地对特定区域进行电子测量计算,计算结果用于辅助检察官对现场区域大小的判断。(3)数字化保存与追溯。通过同一地点的多次数据采集和建模,可以建立具有追溯性的地理空间数据库,随时对环境修复状况和修复进度进行全程监督管理。

  【思考与辨析】

  证据不越位。测绘应具备办案主体、专业技术人员、仪器设备、办公场所等多个方面的具体严格要求,测绘的结果经法庭审查属实,能够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而三维建模测量结果作为现场拍摄图像后建模的衍生品,仅能作为办案辅助参考,不能作为直接或间接证据使用。

  资质不错位。虽然检察机关大部分相关无人机操作员取得了视距内驾驶员资格,但视距内范围通常难以满足日常取证需要,且视距内驾驶员没有独立申请作业空域的权力,造成实际中无人机驾驶员资质与用途错位。应加强超视距驾驶员类资质的提升,保证取证不错位。

  技术不缺位。无人机倾斜摄影、三维建模等技术的使用,在微光、弱光领域的表现有待加强,特别是针对夜间违法活动,需要及时与红外、热成像等先进技术进行衔接,提高夜间取证能力,强化全天候取证能力。

  【展望】 

  作为一门新技术,多旋翼无人机单镜头倾斜摄影三维影像建模技术在检察机关办案中应用处于起步阶段,但是,相比传统的图像摄录技术有着更多优势,能够将地理情况更为直观地呈现出来并进行演算,可以有效辅助检察官办案。不过,仍有很多方面值得探讨,需要在今后工作中,继续大胆创新和深入研究,使该技术更好地服务检察机关在公益诉讼中的取证需求。

  (作者单位:湖北省宜都市人民检察院)

  “空天地一体化”技术协作机制助力公益诉讼检察—— 

  快速甄别线索 精准研判案情 

  张晶

 

  “空天地一体化”技术协作机制示意图 

  近年来,浙江省慈溪市检察院主动适应科技强检新形势,以内设机构改革为契机,充实技术办案力量,强化技术办案能力,在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等领域,积极探索、综合运用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拍、快速检测等技术手段,并提出了“空天地一体化”技术支持公益诉讼协作机制,为公益诉讼检察工作创新发展贡献智慧力量。

  【难题】 

  在开展公益诉讼案件调查时,由于受案件现场周边地理、环境因素制约,传统勘验方法无法准确、全面展现案件现场情况。如何快速甄别举报线索,准确掌握现场历史变化,精准分析研判案情,有效解决线索摸排难、调查取证难等,成为检察官在公益诉讼办案中亟待解决的难题。

  【创新性探索】 

  一是以“互联网”为切入点,探索卫星遥感技术手段。该院以技术办案和信息化创新为两翼,积极探索遥感技术检察应用。面对遥感技术陌生、影像调取成本高、周期长等问题,该院借助互联网赋能,利用网络公开遥感数据,获取2008年至2020年期间慈溪市全域14个不同时间点的历史遥感影像图,快速掌握水域、农田、山体、林地、建筑等涉案现场的动态变化过程。

  二是综合运用卫星遥感、无人机、手机、GIS(地理信息系统),形成了“空天地一体化”技术支持模式。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实现中心现场的经纬度获取,手机照片、无人机照片的地图定位,无人机航线规划,对中心现场距离、面积进行测量等,实现了卫星遥感影像地图、无人机航拍、手机现场拍照的“空天地一体化”联动。

  三是以协同机制为着力点,做强公益诉讼技术支持。该院将技术办案工作向前延伸,让技术干警在控申阶段提前介入,尽早发现高质量公益诉讼案件线索。公益诉讼检察官与技术干警同出现场,制作详细的现场勘验笔录,分工配合调查取证,共同分析研判案情,逐渐成为该院办理公益诉讼案件的标准配置。

  【典型案例】 

  慈溪市小姑岭古窑遗址系1982年慈溪市政府公布的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2020年1月初,慈溪市检察院接到小姑岭古窑遗址附近垃圾违规堆积处置的举报线索后,第一时间开展相关调查工作。检察技术人员仔细查看航拍照片,发现垃圾堆积点,再通过无人机航拍照片中的经纬度信息,确定该垃圾堆积点在卫星地图中的位置,进而为前往现场规划路线。检察干警抵达现场后,在垃圾堆积点附近找到已被灌木丛遮挡的小姑岭古窑遗址的标志石碑,从而确定了举报线索的现场位置。

  在实地调查中发现,现场为当地镇政府设置的建筑垃圾临时堆放点,且现场建筑垃圾与生活垃圾混同,堆积在水塘旁,水质浑浊,臭味明显,初步判断为垃圾临时堆放可能导致水体污染。然而,经环保部门抽样检测,结果为水体富营养化,未达到污染标准,案件调查工作陷入僵局。检察技术人员结合现场勘验情况,主动比对无人机航拍照片与卫星遥感影像,发现一年内水塘面积有逐渐缩小的迹象,判断该建筑垃圾临时堆放点可能并未将垃圾及时清运,而是将垃圾就地填埋,并将这一重要信息及时告知公益诉讼检察部门。

  公益诉讼检察部门根据上述情况,迅速调整案件调查方向。检察技术人员随后调取2008年至2019年期间该区域14个不同时间点的历史遥感影像图,发现2008年5月31日图像显示该水域面积较大,2018年3月4日图像显示有填埋迹象,2019年5月23日图像显示水域仅剩一角。经过深入调查,虽然排除了水体严重污染、水域违法填埋等情形,但查明镇政府在建筑垃圾临时堆放点违规填埋垃圾的相关事实。由于现场填埋面积较大、地形复杂且大部分已覆土长草,填埋区域边界无法分辨,公益诉讼检察部门急需掌握的垃圾填埋面积等关键信息难以通过人工、无人机等手段获取。检察技术人员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测量工具,估算该水域面积由1.7万平方米(2008年)锐减至1800平方米(2019年),填埋面积约1.5万平方米。

  2020年3月18日,慈溪市检察院启动公益诉讼立案程序,运用诉前磋商模式,督促行政机关依法履行职责,采取有效措施整改,尽早恢复现场生态。4月17日,慈溪市检察院向环保部门、镇政府发出行政公益诉讼诉前磋商函,针对垃圾填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问题,充分沟通有关情况,专题研究相关整改问题。在诉前磋商会议中,技术部门以多媒体示证的方式对无人机航拍照片、卫星遥感影像等详细信息进行对比展示,有力印证公益诉讼检察官调取的其他证据材料,环保部门、镇政府对检察机关提出的问题及建议全部认可。

  2020年6月,镇政府及时采取整改措施,立即关闭该建筑垃圾临时堆放点,并对建筑垃圾、生活垃圾进行彻底清理,完成整体土地复耕和沟渠引流工程,消除了对周边山林、文物保护单位的环境影响。

  【工作实效】 

  2020年,慈溪市检察院出台了《慈溪市人民检察院生态环境保护公益诉讼案件现场勘验检查协作配合工作规定》,办理公益诉讼技术支持案件10件,制作现场勘验笔录8份。包含了农地占用、水域填埋、垃圾处置、文物保护等领域,运用卫星遥感影像与无人机航拍照对比、历史遥感影像对比发现水域填埋线索;运用遥感影像测定非法占用农田面积,确定调查方向;运用历史遥感影像确定违建时间点及变化情况等。运用“空天地一体化”技术已成为公益诉讼检察官手中的一把科技利剑。慈溪市检察院检察长王春媛说:“运用‘空天地一体化’技术手段,拓展案件线索,发挥技术赋能,快速准确认定案件基本事实,对于案情的分析研判有了质的飞跃,对公益诉讼办案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

  (作者单位:浙江省慈溪市人民检察院)

  “公益诉讼取证勘查箱”帮助办案实现—— 

  “人在干,数在转,云在看” 

  倪文琦

 

  公益诉讼检察办案人员携带公益诉讼取证勘查箱现场采集涉事水域样本。 

  2020年10月,一条“黄浦江边可能存在违法排污情况”的线索引起了上海市徐汇区检察院公益诉讼办案组的注意,“黄浦江边”“水体污染”,这几个词汇牵动着检察官的神经。当务之急就是拿到水体样本进行采样和化验。公益诉讼办案的“秘密武器”——公益诉讼取证勘查箱闪亮登场,大家都亲切地叫它“小黑箱”。

  检察官携带“小黑箱”赶到勘查地点后,首先就是从箱里拿出并开启执法记录仪记录现场情况。接着再从中取出水质酸度计,用溶解氧测定仪测试水质溶解氧含量,并通过快速检测盒检验水体中的COD、氨氮、总磷以及重金属。“小黑箱”就像百宝箱一样拥有十八般“武艺”,帮助检察官快速初步判断现场水体的污染程度、污染范围以及有毒有害化学成分等。最后,检察官用样瓶将部分水体样品密封,带回公益诉讼快速检测实验室开展进一步检测,确定水体碱性含量高于正常水体的平均值,系由石灰水排放导致,属于程度较轻的水体污染,且影响范围面积较小。公益诉讼办案组遂与相关行政机关共同磋商研究,督促污染问题得到解决。

  用“一座小型实验室”形容“小黑箱”一点也不为过,它可以随时随地检测样本,设备可以重复使用并迅速获得结果,方便快捷,成本低廉,能够帮助检察官在办案中建立一套以确认公益损害事实的证据体系,并在损害结果方面进行准确的定量、定性分析。

  【功能】

  “小黑箱”到底有何强大功能呢?

  “小黑箱”虽小,科技含量高。其中,作为检察官出门必备的执法记录仪,具有IP56以上防护等级,1080P高清、标配32G、水平视角大于120°并可通过手持控制操作。作为食品检测利器,食品检测仪具有高分辨率彩色屏直显,硝酸盐检测时间3秒、精确度误差0.1,辐射测试10秒。而作为环境土壤污染检测设备的土壤酸度计,测量范围3-8pH,精度为±0.2pH,可测深度12cm。

  “小黑箱”多场景检测功能俱全。“小黑箱”全身由21寸铝镁合金磨砂打造而成,支持全向滑轮并配备有水质酸度计、食品安全监测仪、水质TDS笔、土壤酸度计等专业检测器材,检测范围覆盖5大检测门类、57种案件类型。其中,水质酸度计、水质TDS笔、土壤酸度计、溶解氧测定仪等装备,不仅可以在环境资源保护领域对污染现场进行水体、土壤等污染物成分的取样,而且,能够快速检测出污染类型、污染范围、污染程度。其中,食品检测试剂、食品安全监测仪等装备可以在食品药品保护领域对有毒有害物可能含有的添加剂等化学成分进行现场检测。

  “小黑箱”实现了户外“云办公”。“小黑箱”配备了勘查取证智慧辅助系统,采用Android+H5技术,添加本地数据缓存功能,同时配备10.1英寸全网通PAD安装勘查取证辅助系统,具有生成勘查报告、案件协同、电子签名和辅助取证功能,真正实现了“人在干、数在转、云在看”的检察办案新模式。

  【思考】

  检察公益诉讼办案中的数据检测及采样鉴定,在调查取证中始终处于基础性地位,对线索价值的研判、案件后续方向以及证据证明力都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为了更扎实地履行好“公共利益代表”职责,以科技化和智能化加强公益诉讼检察官取证能力和办案效率,增强案件线索初查和证据收集能力,近年来,上海市徐汇区检察院从建立公益诉讼快检实验室、公益诉讼指挥中心到装备公益诉讼取证勘查箱,探索出了一条信息技术与检察业务深度融合之路。

  【成效】

  智慧检务促办案模式转变。便携智能、操作简单的“小黑箱”改变了检察官的工作办案模式,从认识一件件智能设备开始,“小黑箱”成为检察公益诉讼办案组的出门必备。当办案中一个个问题在“小黑箱”的帮助下得到解决,检察官就可以对受侵害事实、原因、结果进行客观精准还原。

  科技手段促办案质量和效率双提升。公益诉讼检察工作需要借助大数据为检察办案增加动能。“小黑箱”作为辅助办案手段,用数据说话,通过更科学、更直观、更有说服力的方式,助力检察公益诉讼实现更长远的发展。

  科技成果服务和保障检察业务。随着公益诉讼办案领域的扩张和办案数量的增加,智能科技的进步也在悄然间推动着检察业务的提升,“小黑箱”的出现,帮助检察官在面对脏臭难闻、有毒有害污染物的时候不再采取最原始的、最暴露的方式取证,使用配备的防冲击护目镜、防腐手套等装备,可以保护公益检察官的安全。

  (作者单位: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检察院)

  

 
 
版权所有:贵州省金沙县人民检察院
技术支持:正义网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10217144号-1
本网网页设计、图标、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摘编或建立镜像,禁止作为任何商业用途的使用。